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军营】在特种作战中枪带为何至关重要?
首页> 科技频道> 国防军事 > 正文

【科普军营】在特种作战中枪带为何至关重要?

来源:光明网2024-02-23 14:56

  哈喽,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聊现代特种部队人手一根的枪带。初始的双点带,没有调节功能,所以最开始士兵们并不喜欢一直把枪带挂在身上,只有在需要腾出双手进行操作或者攀爬的时候,将枪挂在身体侧面或者后面。

  随后进入特种作战盛行,也就是短平快的CQB时代,MP5等SMG冲锋枪开始出现,相应的,被诟病为过度设计的三点带也出现了。三点带在枪上的锚点太多,虽然是可以调节,也可以换肩使用,但是当士兵身上有着整套装备的时候,容易产生勾挂风险。

【科普军营】在特种作战中枪带为何至关重要?

  三点带由于过于复杂,肯定是要被淘汰的,随后枪带根据使用场景出现了细分,出现了极度适合CQB作战的单点带,方便换肩,也支持特殊情况临时换手枪,不过单点的缺点也很明显,当双手离开武器时极度不牢固,在身前一直摇摆不定,所以当需要做下蹲拖拽或者攀爬的时候非常不方便,所以需要附加的装备比如泰坦收束带来保持武器稳定,这就变得相对复杂。

  特种部队基于之前的经验,反馈给装备公司,设计出来这样的枪带,也是现在应用场景最多的战术双点带,可以在单双点的状态下进行切换,可以解放双手,快速切换副武器并保持在身边的稳定,可以通过快速的挂环从双点变成单点进行CQB形态,也可以变为双点方便携行,这种可调节的设计可以符合很多种使用方法,比如拉紧后稳定且减少占用面积,放长后可以自由换手增加武器持握自由度。

  这种战术双点枪带深受现代特种部队作战人员的喜爱,这种可以调节的枪带系统由维京战术的KYLE LAMB设计出来,也就是久负盛名的VTAC枪带,随后各个品牌都出现了类似系统的战术双点带,由此可见这个设计的成功地位,但是每个品牌都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区别设计,美其名曰改良,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加一个可变长度的把手,顶多在多加一个锚点可以快速组合变成单点带。

【科普军营】在特种作战中枪带为何至关重要?

  我手边的就是我经常使用的几款战术双点带,现在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平时训练时的用法。

  首先就是安装位置,通常前方我会安装在靠近鱼骨后端的位置,尾部安装在尾托上,即使临时找不到QD环或者链接装置,我也可以直接缠绕在鱼骨上,很方便,尾部同样可以直接穿在尾托上,像这样穿成环,在换肩的时候可以灵活运动。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有人会喜欢把前面的锚点放在靠近枪口的位置,虽然这样有辅助控制枪口指向的作用,但是对我来说会让我控制鱼骨周围的各种按钮的时候变得没有信心,而且有的配置我会把灯放在三点钟方向,也就是护木的左侧,这显然就会互相影响了。

【科普军营】在特种作战中枪带为何至关重要?

  然后就是我比较习惯的几种使用方法,通常我会将枪带从我辅助手的腋下穿过,拉紧后自然放下枪,这就是我在放松的时候的携行方式,而且这样也可以迅速回到射击姿势。

  当我已知要进行射击,我会将调节带松开,进入准备状态,这样活动范围更大,也更有利于进行主副武器的转换。

  当我知道有可能要进行换肩动作的时候,我会将辅助手抽出来,将枪带挂在脖子上,这样可以方便进行换肩的动作。

  当我需要切换副武器的时候,我习惯将武器反折,这样枪带的张力会将武器紧紧贴住我的身体,减小晃动,并且为副武器的出枪留出更多的空间。

  来到枪带最有用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腾出双手工作,假如地上有伤员,如果你直接将枪放下来,枪口有可能就会碰到伤员,造成危险,所以通常我们会要求枪要收纳到背后,这里就有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枪口向上,这很方便快速,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枪口在弯腰的时候很容易扫到身边的人,而且当你需要将武器拿回来时也会容易扫到别人,我推荐的方法时先将辅助手抽出来,来到枪带的自由状态,辅助手握紧护木,这时主手绕过枪带,接过护木,将枪冲下放置到身后,这样的好处就是方便枪口管理,不容易误伤,其次就是拿回来的时候可以更好的管理枪口,更加安全。

【科普军营】在特种作战中枪带为何至关重要?

  枪带的出现让士兵对于枪的操作更多样化,也更利于在不同场景下的战术动作可以更安全,方便。

【科普军营】在特种作战中枪带为何至关重要?

  出品:科普军营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制片人:战钊

  科学审核:费伯禹(军事内容资深编审)

  科普主讲:李成辉(超级战术频道主理人)

  导演:金赫

  后期:李成辉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广西钦州遭遇强降雨 市区出现多处内涝

  • 阿根廷首都两列火车相撞造成90人受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LCA10)”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CEP290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患有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即“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2024-05-11 09:44
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
2024-05-11 09:44
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2024-05-11 04:40
10日上午,“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具备迎接工艺验收的条件。
2024-05-11 04:40
5月10日,一场代号为“应急使命·2024”的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金华等地举办。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
2024-05-11 04:40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4-05-10 09:33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4-05-10 09:33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24-05-10 06:40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4-05-10 06:40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2024-05-10 06:40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2024-05-10 06:40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加载更多